banner banner banner
普罗旺斯之蝶
普罗旺斯之蝶
Оценить:
Рейтинг: 0

Полная версия:

普罗旺斯之蝶

скачать книгу бесплатно


7月中旬的南法,天气已经非常炎热。

汽车离开机场,穿过城市,走上A51国道,周围开始出现田园风光。对久住在纽约的保罗和布鲁斯来说真是难得的迤逦风光。

远处连绵的山丘下,绿色的葡萄园,金黄色的油菜花田,紫色的薰衣草田,红色的野罂粟花田,在一望无云的蓝色天空下,清新怡人,让人联想起梵高色彩斑斓的一幅幅名画。

“梵高曾经住过的地方是不是这一带?”保罗扭头问正在开车的布鲁斯。

“不是。他住的地方叫阿尔勒,要往西走。”布鲁斯回答。南法是他祖母的故乡。他小时候也来这里住过,所以比较熟悉。

“你看过那个电影《弗洛莱特的农夫》吗?” 保罗又问。

“当然,”布鲁斯微笑道,“那是上集,还有一部下集,叫《曼侬的水源》。我更喜欢下集。看一个漂亮的女孩复仇,总是很过瘾。”

“那个电影就是在普罗旺斯拍的吧?”保罗确认道。

“对,但是那个山村叫拉特尔,在马赛附近,跟我们去的奔牛村有点距离。“布鲁斯一边望著窗外一边说。

奔牛村位于南法普罗旺斯的东北部,曾经是罗马教皇的领地。因为经常受到周围蛮族的侵略,守护人带领村民们用石头建起了坚固的城墙和城堡以抵御外敌。几百年后,很多城墙已经松散破旧,成了游览古迹。保罗很庆幸自己出发前做了点功课。

前面车辆开始多起来,车开始减速。

“我们到哪儿了?”保罗问。

“前面是普罗旺斯艾克斯,以前是普罗旺斯的首府,是个比较大的城市。到奔牛村还有一半的距离。”布鲁斯说。

半个小时后,GPS把车子带进一条狭窄的小路,两边是石墙。徐行了几十米,一扇酒店的大门出现在左手。GPS显示目的地到了。大门旁边挂著一个牌子,上面写著:奔牛村酒店。

“就是这儿了。”布鲁斯说。

酒店的铁门感应到汽车,徐徐打开,布鲁斯把车开了进去。左手边有一个停车场,布鲁斯找到一个车位,把车停了下来。

两人下车,取出行李,走向室外登记处。登记完毕,服务员带著他们走向酒店主楼。两人拖著行李跟在后面。

这是一家典型的乡村酒店。一丛丛的花圃种著各种食用花草。紫色的薰衣草正在盛开。球形的盒子树和细长的意大利柏树点缀四周,错落有致,显示出酒店主人的独特匠心。

务员带著两人来到一个门上写著“鹦鹉”的客房前,为他们打开房门。推门进去,是一个大套间,上下两层。下层是一个长沙发,可以摊开当床。上层像一个阁楼,有另一张床。这个大套间可以舒适地睡两个人。

房间连著一个落地玻璃窗,外面是一个阳台。推窗出去,走到阳台上,外面的景色尽收眼底。

“走,咱们出去转转。”保罗建议道。

两人来到酒店大堂。大堂静悄悄的,除了一两个服务员偶尔走过,没有别的客人。大堂入口处有一个壁柜,里面收藏著各种葡萄酒。在壁柜的上方,保罗看到一个摄像头,应该能拍摄到从大堂经过的所有客人。

走出大堂,再次经过停车场,他们注意到,面对停车场的墙壁上挂著另一个摄像头,应该可以拍摄到进入酒店的所有车辆。

两人绕到酒店的后院。那儿也种满了鲜花和灌木,中间有一个游泳池。灌木丛后面,一位花工正在除草。

站在游泳池旁边远眺,可以看到远处的一座高山。山上绿树环绕,白色的石头房子点缀其间,错落有致。山顶上露出一个尖尖的塔顶,应该是一座教堂。

“那应该就是奔牛村。”布鲁斯对保罗说。这跟他在谷歌地图上看到的画面一模一样。

转到酒店侧面,他们看到一个后门。外面停了两台货车。看来这个后门是送货通道。门上方,他们看到另一个摄像头。

布鲁斯向保罗竖起三个手指,保罗点点头。他们已经确认这家酒店前后有三个摄像头。

后门半开著。两人推门走了进去。这是一个通道,两边摆满了各种箱子和货架。一个穿著工作服的服务员正在收拾东西,扭头看见了他们,显得很意外。

“对不起,我们走错路了,”保罗抱歉地说,“我们以为这里可以抄近路回房间。”

“哦,没关系,” 服务员说, “你们从这里穿出去,就是大堂。”

“谢谢!”保罗和布鲁斯径直走出了通道。在通道尽头,他们看见墙角还有一个摄像头。

两人回到大堂,注意到大门旁边立著一个牌子,上面写著:“奥斯汀之家”。这应该是一个餐厅。两人正感到饥肠辘辘。

一个穿著整洁工作服的服务生把他们带到一个餐桌前坐下,并递上了菜单。一个穿著黑色西装,打著领带的男子走了过来。

“欢迎,先生们!”他热情地招呼道,“我是这里的酒店经理。”

“你好。”保罗也微笑著回应。

“午餐吃点什么?我们有美味色拉盘,松露披萨,马赛洋葱饼,高原汉堡包,黑猪火腿拼盘,和沙丁鱼拼盘。”

保罗笑了:“你们这儿的菜都很特别啊。”

“当然!我们用的都是当地最有特色,最自然的食材,好吃又健康。” 酒店经理自豪地说。

“给我来一份松露披萨吧。”保罗说。

“您呢,先生?”酒店经理转向布鲁斯。

“我要一份马赛洋葱饼。”

“好选择!饮料喝点什么?”

“我要一杯苏打水。”保罗说。

“我也是。”布鲁斯附和道。

“好的,马上就送来。”酒店经理说完走开了。

环顾四周。餐厅里摆著六张圆桌。墙上挂著几幅风景画。四周看不到摄像头。从拱形的窗户看出去,可以看到后院的游泳池,周围环绕著鲜花和灌木丛。真希望能在这儿优雅的乡间悠闲地度假啊,保罗心想。但是,他们是来工作的。

午餐很快送来了。除了他们点的菜,酒店经理还送来了一盘面包条和鱼酱,旁边用薰衣草点缀著。

“这是大厨免费送给你们的。”酒店经理解释道。

午餐确实美味。两人很快吃完了。

正在等账单的时候,一个穿著白色围裙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。

“吃得还满意吗?”他问。

“很满意,谢谢。”保罗说。

“我叫奥斯汀,是这里的大厨,也是酒店的老板。”中年男子说。

“谢谢你的面包条,很好吃。”布鲁斯说。

“不客气。你们在这里住吗?”

“是的。”保罗回答。

“住几天?”

“三个晚上。”

“哦,那你们可要尝尝我做的晚餐!会跟你们在其他地方吃到的不一样!”

“一定!” 保罗点点头,“我想问一下,奥斯汀,你们这儿附近有教堂吗?”

“我们这儿有两个教堂,”老板介绍道,“一个在山脚下,叫新教堂。一个在山顶,叫老教堂。老教堂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,新教堂只有不到150年。但是老教堂需要重新翻修,所以现在很少开门,村里主要的宗教活动都是在新教堂举行。”

“你说的老教堂,离这儿有多远?”保罗又问。

“开车过去也就几分钟吧。但是你们下了车要爬一段很长的石阶。走路过去的话有一条小路可以爬上去,大概要15分钟。”老板停顿了一下:“你们第一次来这儿?”

“是的。”

“是来观光吗?”

“也算是吧。”保罗答道。老板看起来是个好人,他不想撒谎。

老板见状,没再追问。

● 10.死亡之路

离开餐厅,两人决定驱车前往高教堂。

布鲁斯在地图上测了一下,从酒店到山顶教堂,直线距离约787米。

外面天气已经非常炎热,万里无云。

在GPS的引导下,车子从停车场左拐出了大门,开上了一条山路。两分钟后,车子开进一条狭窄的街道,两边都是石头房子,古老却坚固。有的门边种著鲜花,或者缠绕著葡萄藤。路边有几个老人站著聊天,不知道说著什么高兴的事,互相拍著肩膀。

保罗想起彼得·梅尔的小说《普罗旺斯的一年》,描绘的就是这一带的乡土风情。确实,这里跟纽约大城市不同,居民之间就像一个大家族,互相熟知,一个新闻靠聊天很快就能传遍全村。如果不是来勘察一个死亡现场,他一定会爱上这个地方。

布鲁斯放慢了车速。他注意到道路左边有一个狭长的停车场,有大大小小九个并排的车位,但是都停满了车。

保罗看了一下电子表,从酒店出发到达这里,大约2分20秒。

因为找不到车位,布鲁斯继续往前开,然后又倒回来。来来回回转了20分钟,好不容易有一辆车离开,腾出一个车位,布鲁斯赶紧把车停了进去。

下了车,两人正在犹豫从哪儿上山,从后面走过来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。

“请问先生,听说这里前一段时间有人跌落死亡了,您知道吗?”保罗问。

老人神色严肃地点点头。

“您知道是在哪儿跌落的吗?”

老人看了看两人,用手往上指了指说:“在老教堂附近。”

“请问去那儿怎么走?”

”我正好也要去教堂,你们跟著我吧。”

“哦,那太好了。”

两人跟著老人,往前走了五十米左右,来到一个拐角处。道路左边有一家餐厅,老人往右拐,带他们进入一个石拱门。

拱门入口处的墙上挂著一个牌子,上面写著“白色忏悔之路”。

这儿,应该就是那条不归路的入口处了。两人同时看表,开始计算时间。

走进拱门,是一条鹅卵石铺的上坡路,道路狭窄,只有一辆车的宽度。继续往前走,道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石头房子。房子彼此紧挨著,开著大大小小的门窗,有的正对著邻家的院子。野花在墙根随处开著,古朴,幽静。

这些石头房子坚固牢靠,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,但是便于抵挡这一带著名的西北飓风,保罗边走边想。彼得·梅尔在他的书中就描述过那个可怕的飓风。

道路的右边出现了一扇铁栏杆做的门,看进去里面有一个院子,中间有一个两层的楼房。二楼的窗户开著,有人似乎正站在窗前向外观看。

走完了鹅卵石路,他们上了一个小平台。老人停下脚步,喘了一口气。两人也驻足四周观看。远处,可以看到绿油油的群山和山谷。抬头看,万里无云的蓝天下,高大的雪杉映入眼帘。隐约可以看到教堂的墙壁了。

老人往右拐,走上另一段石阶。这一段石阶比刚才的鹅卵石路更加陡峭,大概有45度的倾斜度。保罗一边爬一边数著,78,79,80!80个石阶。爬完最后一个石阶,他们上到了另一个平台,来到了山顶。烈日下,两人已经开始出汗。

保罗看看表,3分钟26秒。

平台左侧是一个教堂。这应该就是老教堂了。教堂的大门紧闭著。再往左去,有一个观望台,路边有厚厚的灌木丛。老人径直往右走去。走了十多米,停下了脚步。

“就是那里,”老人手指下方说。两人顺著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,那是一段下行的石阶,两侧都是高墙。在石阶尽头,有一块狭窄的空地。

“那儿,就是中国人摔死的地方。”老人平静地说。

● 11.矮墙

两人走下石阶,来到墙脚下。

石阶宽约2.5米,一共32格,两边都是高墙。墙角是一个狭窄的空地,一边是上行,通往教堂,另一边是下山的通道。这条小路在教堂关闭的时候,应该不会有人来。这是一个隐蔽性极好的拐角。